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三十、善變的楊度得到起用

字體:16+-

這個進行時,是辛亥前頭的必然過程。

我們不能忽略曆史的細節。

盡管端方他們為出國考察立憲問題而遭到革命黨的恐怖襲擊,可是,慈禧並沒有因這恐怖的革命活動而停止考察憲政。不久,她又另派達壽使日,汪大燮使英,於式枚使德,再次考察憲政。隨後宣布籌備中央資政院、各省設立諮議局,改考察政治館為憲政編查館。

憲政編查館的館員楊度(1874一1931,湖南湘潭人,字哲子),是反對開辦新學、被譽為“一代經師”的王閩運(1833—1916,湖南湘潭人,字壬秋,又字壬父,因書齋名湘綺樓,故號湘綺;不事政治,從事講學,民國元年被袁世凱聘為國史館館長)門生。在楊準備赴日留學時,他勸阻無效後感慨道:“讀書不能改變人的氣質,習俗之染甚於師友之言,時勢使之然也。”

楊度是善變的、才高氣傲的立憲派人物。梁啟超很賞識他,曾去信對在美的保皇黨領袖康有為講:楊是留日學生會總會館幹事長,“才似譚嗣同”,公來日,“當於國士待之”。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報告正是楊度代起草給慈禧看的。之後,他以“憲政公會”會長的身份被政府收編回國。在日期間,他與章士釗結為好友,並促成同鄉華興會會長黃興同興中會會長孫中山相識。

楊度以鼓吹憲政救國為己任,反對暴力革命。但他首鼠兩端。孫中山寓居日本橫濱,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救國而積極奔走。他對才華橫溢的楊度也十分器重,曾在永樂園宴請應邀前來的楊度,再次勸楊加入同盟會的革命組織,但楊不同意,認為中國宜實行君主立憲,不宜搞民主革命,彼此辯論多時,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楊度拉起孫的手說:“我主張君主立憲,我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主革命,先生成功,度當盡棄我的主張,而助先生。努力國事,期在日後,勿相妨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