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還有三位搞恐怖活動的革命黨人。
其一是熊成基(1887—1910),江蘇甘泉(今江都)人。一名承基,字味根。1904年入安徽練軍武備學堂學習,參加了反清活動的組織嶽王會。第二年入江南炮兵學堂,畢業後在江寧任陸軍第九鎮排長,1907年調安慶,曆任馬營、炮營隊官,並加入了光複會。這年7月,徐錫麟在安慶舉事失敗,他被範傳甲等推選為嶽王會的主持人,繼續在軍隊中秘密發展革命力量。1908年11月19日,他乘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相繼去世時發動起義,率部攻進安慶北門,與清軍激戰一晝夜,因傷亡過重,退至廬州解散餘眾。次年,他流亡日本並加入了同盟會,後化名張建勳,潛回東三省活動。1910年1月,在哈爾濱欲謀刺從歐州考察歸國的滿族親貴載洵,因被人告發而被捕遇害。
其二是溫生才(1870—1911),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人。字練生。
早年曾入清軍,後去南洋打工,在霹靂(今馬來西亞)加入同盟會。1909年在咖啡山組織廣益學堂,討論革命方略。1911年春回國,在廣九鐵路當工人,擬刺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4月8日,溫生才誤認廣州將軍孚琦為李準,將其擊斃。溫被捕後英勇就義。
其三是彭家珍(1888—1912),1912年1月26日,因謀炸宗社黨首領良弼而犧牲的是彭家珍。彭的謀刺,已是清末民初的絕響。
何以說彭家珍的謀刺良弼“已是清末民初的絕響”呢?
因為南方那邊已經是民國政府,而北方這邊還是滿清帝製。
但與民軍決一雌雄的是鐵良、良弼、善耆、溥偉、載澤、載洵、載濤等滿官組建的宗社黨。
宗社黨的勢力龐大,是維係滿清的鐵杆勢力。彭家珍欲除宗社黨黨首良弼,使之土崩瓦解,為南北統一掃除障礙。
他如願了。
彭家珍,四川金堂人,字席儒。1903年入成都武備學堂炮科。1906年畢業後赴日本考察軍事,常與革命黨人交遊,並立誌革命。歸國後到四川新軍第六十六標一營左隊任哨關。1909年3月升為該隊隊官。5月調往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隨營學堂教練官兼教習。不久調赴東北,任奉天(今遼寧)學兵營講師、代理管帶。次年9月官至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武昌起義後,他與時任陸軍第六鎮統製的吳祿貞赴灤州約張紹曾(1880—1928,字敬輿,河北大城縣張思河人,家居天津市。張是天津武備堂學生,受清廷選派,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炮兵科,與當時的同學吳祿貞、藍天蔚深相結納,被稱為“士官三傑”回國後曆任北洋第三鎮炮兵標統、直隸督練公所教練處總監、陸軍貴胄學堂監督。載濤、載洵都是他的門生。1910年曾隨載濤出洋考察歐美陸軍。1911年調任第二十鎮統製,駐沈陽、新民一線。武昌革命軍起,奉命入關,師駐灤州時,他向清廷上書12條,主張立憲,還政於民。史稱“灤州兵諫”。1923年,黎元洪任總統時,曾任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1928年被張作霖派刺客暗殺於天津寓所。後人將他葬於北京西山臥佛寺旁的山林之地,與灤州起義烈士王金銘、施從雲等陵園僅一山之隔)等謀聯絡北方各鎮新軍響應,擬直搗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