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二十二、用炸彈阻擋立憲的吳樾及其《暗殺時代》

字體:16+-

原來,那天端方他們在正陽門的京奉鐵路的火車上,遭到了革命黨人吳樾的謀炸。

吳樾(1878—1905),安徽桐城人,字夢霞,又作孟俠。吳樾在1900年到上海求學,接著北遊直隸(河北),次年入保定高等師範學堂,在此期間,他廣結反清誌士,與陳天華(1875—1905,湖南新化人,原名顯宿,字星台,別號思黃,後因對日本政府歧視中國留學生行徑不滿而投海自殺)、趙聲(1881—1911,江蘇丹徒人,原名毓聲,字伯先,號伯先)等相好。1903年與楊守仁在上海發起軍國民教育會,創辦兩江公學與《直隸白話報》,自兼教員、主筆,宣傳革命。他是黃興、楊守仁北方暗殺團成員。1905年春,陸軍部尚書鐵良視察保定高等武備學堂,他伺機近距離槍擊,但鐵良臨時變卦未能實行,之後赴北京,卻聞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便改變計劃,落腳安徽桐城會館。同鄉人以為他來投考大學的,殊不知他負有重大使命。9月24日,他化裝為仆從貼近五大臣,身綁炸彈,進入正陽門車站,登上五大臣及其隨員的專列,“適因接駁車輛,車身猛退,而所攜之炸彈,撞針受震,未及拋擲,轟然一聲,血花鐵片,飛濺人叢”,載澤和紹英僅受輕傷,端方等人幸免,吳樾“已腸穿肢斷,麵目模糊”,當即犧牲。

當時都不明死者為誰,待桐城會館仆役前往圍觀,“驚呼:‘此非吳老爺乎!’”趙聲得到噩耗,為之大慟道:“天平!喪吾良友。”他先前曾贈吳一詩,句中說:“杯酒發揮豪氣盡,笑聲如帶哭聲多。”“大好頭顱拚一擲,太空追攫國民魂。”

柳亞子在《磨劍室文錄》寫道:“吳樾一擊,鼠首未殉,而鸞翮先铩,至今談者酸鼻。”

《太虛法師年譜》稱:“非隆隆之炸彈,不足於驚其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