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位進化論:天子們的忐忑與哀愁

金軍南下

字體:16+-

公元1125年,以兩年前的“張覺事件”為借口,金軍兵分兩路,南下伐宋。西路軍完顏宗翰(粘罕)率六萬人馬,走雲州(今山西大同),下山西;東路軍完顏宗望(斡離不)也率六萬人馬,走平州(今河北盧龍),席卷華北。

如今南下的女真金國,絕對不是當年的契丹遼國。

契丹遼國當年手中緊握幽雲十六州,這是契丹人對北宋作戰的基礎。以幽雲十六州為基礎,契丹人是有整體戰略布局的。契丹人在雲州方向一直是似防守態勢為主,甚至當年宋太宗趙光義時代的雍熙北伐,潘美、楊業北出雁門關參戰,還曾經短暫地光複雲州;而在幽州方向,契丹人則是有限的進攻態勢。當年契丹和宋在華北平原拉鋸的軍事分界線,就集中在今天河北的拒馬河(今白溝河)一線。宋軍北上進攻,最遠也不過到了幽州以南的涿州(今河北涿州)附近;而遼軍南下,最遠也不過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

手握幽雲十六州的天胡牌,當年契丹人並沒有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原因有三。

1.幽雲地區契丹人立足未穩

五代遼宋夏金元,其實相當於一個對於漢族的大亂世,因為作為中原王朝主體的漢族人,不能夠完全一統傳統漢人的農耕區。所以在這個階段,漢人以及漢文化本位意識受到極大衝擊。契丹遼國恰好誕生於大唐之後,那個時候的漢人還比較在乎“華夷之辨”。幽雲十六州這些地方的主體民族一直都是漢族,契丹對這些地方的掌控,當時還無法做到得心應手。甚至在北宋北伐的當口,比如柴榮北伐時期,後來北宋的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時期,中原王朝所到之處,大批遼國漢人官兵,無不望風而降。

2.遼、宋兩強對話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契丹遼國奠基,後來五代時期的耶律德光把契丹人的勢力範圍發展到了極盛。後來又有蕭太後、耶律隆緒母子二人薪火相傳,才有了遼國前期的雄霸東北亞。然而要知道同時期的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二人也沒閑著,二人崛起於五代,跟著柴榮南征北戰,後來又摧枯拉朽地統一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所以你遼國開國時期鬥誌高昂,刀頭舔血,快意恩仇;我大宋也是開國,我的犧牲精神也不差,我也是打天下的主兒啊。就這檔子骨氣,甚至到了三帝宋真宗時,也能被寇準掐著脖子禦駕親征。步兵確實打不過騎兵,但至少我在士氣上從來就不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