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位進化論:天子們的忐忑與哀愁

大侄子的任性

字體:16+-

朱允炆,是一個極端理想主義者。

朱允炆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實行儒家“仁政”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麵,君王既是普天下的政治領袖,又是這個社會的道德楷模。而這個世界裏的百姓們,則人人有飯吃,人人懂禮貌,人人守法紀。朱允炆的年號“建文”,體現著鮮明的個人色彩,從而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武”形成了風格迥異而又意味深長的對比。

朱元璋是馬上得天下,而且在他本人幼年的生活經曆中,對於元末的官僚體係產生了非常大的憎惡。因此在洪武一朝,文人的地位並不高。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朱元璋知道自己離不開讀書人,但他又處處防著這些看起來一肚子壞水的讀書人。與此同時,朱元璋用自己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來彌補讀書人的缺位造成的政治真空。當朱元璋發現,單純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就大概能夠控製政局的時候,他就開始對文人士大夫們采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一旦發現有表現異常的風吹草動,朱元璋便會采取手段,對付這些不安分的讀書人。

比如當年的錦衣衛,就是朱元璋為了監視愛說怪話發牢騷的士大夫們而設立的特務機構。酸腐文人們往往晚上喝點小酒、聽點小曲,就開始嘴上沒有把門的,指點江山、信口開河起來。結果,他們的酒話和瘋話第二天就會一字不落地傳到皇帝耳朵裏。

輕則鋃鐺入獄,重則滅門抄家。

可以這樣講,朱元璋時期的士大夫們,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的。每次上朝會之前,酸腐文人們都要回憶一下昨天晚上有沒有胡說八道,如果確認沒有,則信心滿滿;如果實在想不起來,那就在出發之前,跟家人做一次莊嚴肅穆的告別。因為這一去,還不一定回得來。

與朱元璋時期截然不同的是,建文帝時代的讀書人們,則真正地實現了儒家學者的登堂入室。建文帝信任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名臣,都是飽讀詩書高中進士的大儒。而建文帝本人,也不是朱元璋那種日理萬機的工作機器,更談不上所有的事情都乾綱獨斷。事實上,朱元璋的後世子孫們多半都不具備與朱元璋相媲美的治國能力。即便有那樣的能力,也未必有那樣的精力;有那樣的精力,也未必有那個體力來支撐自己的健康。所以建文帝時期,雖然沒有設置丞相一職,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大臣,同建文帝一起組成了一個領導團隊。齊泰等人的分工各有不同,齊泰任兵部尚書,黃子澄為翰林學士,方孝孺為侍講學士(相當於皇帝智囊團負責人)。職務雖然不同,然而三個人的出身秉性卻基本雷同,比如正直、忠誠、學富五車、富於政治理想。也正因為如此,建文帝的這個領導團隊被稱為“秀才朝廷”。三個政治理想家,遇到了一個極端理想主義者朱允炆,組成了“秀才朝廷”。他們是真正懷著儒家的家國天下之夢,憑著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在不知疲倦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