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失勢了,彈冠相慶的是“八爺黨”,而失去了主將的皇四子和皇十三子則陷入了低迷與反思。與此同時,新的希望則孕育在每一個皇子心中。
皇四子胤禛,長期以來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低調到了各位皇子都忽視了他的存在。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胤禛都保持了謹慎而又冷靜的頭腦。並且經過反複斟酌之後,胤禛所邁出的每一步,都隱藏在太子胤礽的身後。
胤禛這樣做,其實自有他的道理。
首先,韜光養晦,積蓄力量。
康熙皇帝太過英明,眾位皇子的一點蛛絲馬跡,風吹草動,都很難逃過老爺子的法眼。因此,出的風頭越多,可能死得越快。不如躲在幕後,暗暗錘煉內功。
其次,外弛內張,避免樹敵。
因為太子的一廢一立,眾位皇子幾乎劍拔弩張,如果這個時候站到風口浪尖,很有可能會處處樹敵。一旦僥幸取勝還好,但也最多不過是個皇儲,距離皇帝尚有一步之遙;萬一失手,下場會異常悲慘。
為了表示無意皇位,胤禛甚至還主編了一本《悅心集》以陶冶情操,來表達自己的清靜無為。《悅心集》這本書中,收入了大量或淡泊明誌,或寄情山水的文學作品。比如劉禹錫的《陋室銘》,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名篇,都被胤禛收入其中。這本書雖然看起來表達了道家的清心寡欲,或者說佛教的禪心頓悟等觀點,然而這本書中的大量文字,卻又隱含了儒家“修齊治平”的家國天下思想。應該來講,在其他皇子鋒芒畢露的關鍵時刻,皇四子胤禛用這本小書《悅心集》,來非常委婉地向康熙皇帝和朝臣們傳達了一種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我雖然不會喊任何激昂的口號,但我知道我始終走在自己的路上。
不過,一個人走路走得太久了,往往會忘記了當初為什麽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