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倒掉鞋裏的沙——小毛病大問題

5.滿意的和不滿意的

字體:16+-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畫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場上去展出。他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參觀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筆,請你賜教,在畫中著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劃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都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是,一切曾被指責的筆劃,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做什麽,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

我們為人處事經常按別人的反應來決定,而很難按自己的意願去行動。尤其是在關於“成功”、“幸福”之類重要的問題上,一切似乎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標準。弗洛伊德說:“簡直不可能不得出這樣的印象,人們常常運用錯誤的判斷標準——他們為自己追求權利、成功和財富,並羨慕別人擁有這些東西,他們低估了生命的真正價值。”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小和尚非常苦惱沮喪,禪師問他何故,他回答:“東街的大伯稱我為大師,西巷的大嬸罵我是禿驢,張家的阿哥讚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卻指責我色膽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麽呢?”禪師笑而不語,指指身邊的一塊石,又拿起麵前的一盆花。小和尚,隴然大晤。

其實,禪師的笑而不語,正是一語道破了生命的本義。他的意思是說,石塊就是石塊,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為別人的說三道四而煩惱。別人說的,由得別人去說,那隻是別人的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