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包容生活,不管物質生活充實或貧乏,都能保持內心的安詳,也就是在過著幸福的生活了。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裏紊亂不安,那麽即使他身處高位、榮祿在身,生命也是處在煎熬之中。
清代的王有齡,進京捐官成功,由於有他人的保薦,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運局坐辦的實缺,而在胡雪岩的全力幫助下,涉及王有齡自己以及整個杭州官場人物前途的漕米解運的麻煩,也一舉圓滿解決。這個時候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湖州為有名的生絲產地,豐饒富庶,是一個令許多人垂涎的地方。王有齡由於漕米解運的事,已經在杭州得了能員之稱,這使他一下子又得了湖州知府的肥差。不僅如此,他還同時得到了兼領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許可。一切如意,他實在是太順利了。
如此順利,使王有齡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會如此之好,他對胡雪岩說:“一年工夫不到,實在想不到有今日之下的局麵。福者禍所倚,我心裏反倒有些嘀咕了。”倒是胡雪岩大氣得多,他對王有齡說:“千萬要沉住氣。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隻看將來。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隻想著我今天做了些什麽,該做些什麽就是了。”
胡雪岩的這番話,不外乎是說人要不為寵辱得失所動,不要過多地去想自己麵對的得失,而應該保持安詳平和的心態,注重做該做必做的事。這番話雖然是具體針對王有齡的沉不住氣說的,但也說出了人們該有的包容之心。人確實要有一點這種不為寵辱所動、不被得失所拘的大氣,做到寵辱不驚。一時的得失榮辱雖並不能都輕輕鬆鬆全看作過眼煙雲,但最重要的是把握內心的平和安詳。
蘇軾的友人王定國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麗,善於應對,其家世代居住京師。後王定國遷官嶺南,柔奴亦隨之,多年後,複隨王定國還京。蘇軾拜訪王定國時見到柔奴,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好吧?”不料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