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帶你去看大唐朝

第十章 唐朝的對外交流

字體:16+-

對外交流是東西方文明產生火花的渠道之一,唐朝更是把對外交流的外交策略放在重要位置上。對外交往也為唐朝帶來了包容開放的社會風氣,增加了唐朝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為古都長安不可動搖的曆史地位奠定了根基。

1.長安城裏的外國人

唐朝是古代最為開放的一個朝代。這個開放可不僅僅是指的風氣開放,更是指的對外開放。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前來學習居住,所以,唐朝人也就自然接觸了外來文化。

在唐高宗時期,中國最西部已經到了鹹海,連伊朗東部地區也包括在內。在中亞地區,不僅當地的官員,就連當地的國王在唐朝皇帝麵前也要稱臣。因為他們的地位是附屬國。從唐太宗開始,唐朝的皇帝就有一個名稱,叫天可汗,可以給周邊的國家發號施令。唐朝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時有很多地區和國家都向唐朝派遣留學生。例如,日本和新羅因離得近,經常會送留學生來唐朝學習,日本送來的不僅有留學生,還有學問僧,這些人統稱為“遣唐使”。有的時候國子監講學,聽課的不隻是唐朝學生,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學生也有不少。

除了留學,外國人來到中國還有其他途徑,比如投降。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出兵打敗東突厥,頡利可汗投降,於是很多突厥部落前來投降。投降的人並沒有被遣返回國,而是留在國內,大部分人留在長城沿線。而這些突厥部落的貴族階層則來到長安城,多達1萬戶。一戶少說也有3個人,這樣算下來,到長安城定居的突厥貴族最少也有3萬人。3萬人聽起來不多,但在古代,人數本來就少,3萬其實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數字了。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人口大約是30萬戶,而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頂多有20萬戶。突厥部落一次就來了1萬戶,相當於長安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每一個少數民族或者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文化或習俗,這樣一來,突厥部落的到來就為長安城的人民接觸外來文化習俗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