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帶你去看春秋戰國

第十一章 神秘莫測,一探春秋戰國內部機密

字體:16+-

導語

春秋戰國時期,戰火紛飛。作為曆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大國之間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不斷發起戰爭,通過兼並以及融合逐漸成就了七雄分鼎的局麵。隨著中央集權的意識逐步擴大,政治以及軍事上都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1.轟轟烈烈的變法,淒淒慘慘的結局

商鞅在曆史上可是有著大功績的人。關於他的變法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但是鮮少有人知道,為國家作出了諸多貢獻的他,最後的結局卻是十分淒慘的。

商鞅作為一代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於衛國皇室後代,是皇室子孫血脈,能有大膽的改革想法也不足為奇。商鞅屬公孫氏,又稱公孫鞅,後來在商朝為官,故又稱為商鞅。

秦國的秦孝公掌權後,非常渴望賢能之臣輔佐自己勵精圖治,於是商鞅應邀入秦,輔佐秦孝公,並將自己的變法思想告知秦孝公,勸諫他變法圖強。秦孝公對商鞅深信不疑,但是變法是阻力重重。秦孝公讚同了他的改革,力排眾議全力支持他的變法。然而商鞅的變法措施大多比較嚴峻苛責,所以推行起來十分困難。商鞅的舌戰群儒就是為了變法而做的前期輿論準備。當時朝堂的守舊派態度都是堅定的,堅決反對變法,然後商鞅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狠狠反駁了反對的守舊派,因此打響了變法的第一炮。在商鞅出色的口才之下,眾人無言反駁,況且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眾人也不敢多有異議。變法就此艱難地開展了。

商鞅第一次變法有幾大方麵:頒布李悝的《法經》;廢除世卿世祿製,獎勵軍功;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焚燒儒家經典;推行個體小家庭製度等。第二次變法力度就更大了:廢除了貴族的井田製,廢除土地國有製,推行私有製、“開阡陌封疆”;普遍推行縣製;統一度量衡;編訂戶口,按戶征稅;遷都鹹陽,修建秦國宮殿等。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