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任禦史中丞,得罪李善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爭鬥的地方就有派係。聰明的皇帝,願意看著大臣們分成兩派甚至更多,在朝廷內外鬥來鬥去,這樣他就可以坐收漁利。大明王朝建立之後,圍繞在左丞相李善長周圍,形成了一個淮西集團。當時有詩雲:“兩河兵合盡紅巾,豈有桃源可避秦?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鬢半淮人。”可見淮人在朝廷中的地位。
明朝初年到底有沒有浙東集團,如果有,都會是些什麽人呢?當代著名寫手當年明月甚至認為,劉基就是浙東集團的領袖,這觀點其實大謬。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劉基死後,朱元璋在召見劉基的小兒子劉璟時,開誠布公地說:“我也經常相信你父親。他在我這裏時,滿朝都是黨,隻是他一個不從。”如果劉基身後有一個浙東集團,朱元璋何必這麽講呢?
朱元璋沒說客氣話,也沒必要編造事實。劉基從來都是一個不喜歡拉幫結派,不熱衷於投機鑽營的人。年輕的時候這樣,到了老年,依舊本性不改。這也可能是他功勳卓著,卻無法成為宰相候選人的重要原因。
做事正直,缺乏變通的人,在官場上通常是不受歡迎的。你堅持原則,就很容易妨礙他人以權謀私;你不會通融,別人就無法從你那裏獲得額外利益。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並不會因為你正直而格外看重你。恰恰相反,正因為你沒有把柄給其掌握,他也會認為你不好控製,不好駕馭。
劉基並非兩眼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對於官場上那些潛規則當然洞若觀火。但作為一名多年信守傳統價值觀、堅守道義底線的讀書人,他不願意背棄自己的做人原則,即使因個人行為付出重大代價,他也在所不惜。遺憾的是,這樣的人在官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顯得與主流思維是那樣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