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

李叔同:弘一法師,晚晴老人

字體:16+-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近代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曾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1915年譜曲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代表作《送別》。

1933年,李叔同為福建晉江萬山峰蘇內村“晉江草庵”題楹聯:“草蕪不除,時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李叔同出家後住浙江永嘉慶福寺。凡家書來,均讓人在信封後批上“該人業已他去”等字,將信退回。李曾對人說:“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

李叔同任教於浙江兩級師範時,桌上常置明劉宗周的《人譜》。他在書麵上寫有“身體力行”4字,每個字旁還加一小紅圈。

李叔同在福建講學時,接到一個16歲少年的信,信裏批評他忙於酬酌。回信表示:“惠書湧悉,至用慚惶!自明日起,即當遵命閉門靜修,屏棄一切。”

李叔同愛李商隱詩,自號“晚晴老人”,選輯亦有《晚晴集》等,書齋又名“晚晴山房”,取意均源自李商隱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李叔同去學生豐子愷家,每次坐木藤椅時總要搖搖才下座。豐剛開始不好詢問,但見他多次如此,就開口問他為何這樣。李答道,這個木藤椅可能會有小蟲,這樣搖搖後,那些小生命就跑走了。坐下去後不至於殺生。

李叔同在上海《太平洋畫報》任文藝編輯時,曾以隸書筆意撰寫英文莎士比亞墓誌銘,與蘇曼殊為葉楚傖所作《汾堤吊夢圖》同時印入《太平洋畫報》,被時人稱為“雙絕”。

李叔同表演《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新劇,名噪一時。為扮演艾美柳夫人,他剃光了胡子,花了一百餘元自費做了一件女式西裝。演出獲得成功,轟動全東京。日本報紙讚歎說:“演歐美劇,日人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