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

錢玄同:打通後壁說話,豎起脊梁做人

字體:16+-

錢玄同(1887—1939),浙江吳興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近現代思想家、文字學家,新文化運動倡導者。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曆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五四時期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議並參加擬製國語羅馬字拚音方案。著有《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古音無邪紐證》等。

1912年錢玄同到浙江軍政府教育司上班,穿戴自製冠服,“玄冠”“深衣”“博帶”,大搖大擺進辦公室,引得人們哄笑。

錢玄同以“東”字韻,為子女各取名為“雄、弘、工、穹、東、充”。因同韻,不好分辨,打電話也易叫錯人。

辛亥革命之後錢玄同就主張漢字橫寫。其理由是:人目橫列,則文字亦以橫列為便;漢字直行,殊失人目橫列之作用。

錢玄同為人謙虛。他向章太炎介紹魏建功,稱是“北平大學同事”,而不說“小門生”。凡是大學裏的學生,他一概稱先生;等相處熟了,才改稱兄。

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征文啟事有“布告征文,不收白話”句。黎錦熙和錢玄同則創辦《國語》周刊,征文啟事針鋒相對:“歡迎投稿,不取文言。”

劉半農和錢玄同相見便各自誇:“我的字至少總比你寫得好!”錢曾在北平“公味齋”素菜館對蔡元培說:“你寫的字這樣蹩腳,怎麽讓點了翰林的?”蔡笑說:“因為一位主考喜歡黃山穀的字,他說我寫的字像黃,所以取了。”

1918年,錢玄同化名“王敬軒”在《新青年》上發表題為《文學革命之反響》一文,洋洋灑灑數千言,羅織新文化運動種種罪狀,攻擊主張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劉半農撰寫萬餘言《複王敬軒書》,針對王所提出的觀點一一加以駁斥,批得體無完膚。這實際上是錢、劉二人演出的一場“雙簧”,故意製造論戰,以便把問題引向深處,喚起社會注意。魯迅後來稱這場論戰是一場“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