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生(1901—1980),天津人。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我國卓越的老一輩新聞工作者。早年家貧,曾在天津城裏當學徒,自學成才。酷愛讀書,尤其對報紙感興趣,後在《益世報》副刊發表《新新年致舊新年書》。1928年任天津《商報》總編輯。1929年進入《大公報》任編輯,1935年任該報主任,1941年任該報總編輯,1949年任該報社長。建國後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王芸生少年時在一小布店當學徒。晚上伺候老板睡覺後,他就在炕桌上擺一隻空肥皂箱,內放用蠟燭頭製成的小燭,點燃讀書。
1925年五卅運動中,24歲的王芸生和天津各洋行青年員工發起組織“天津洋務華員工會”,被推為宣傳部長,主編工會周刊。因鼓動愛國情緒,進行反帝宣傳而受通緝。1926年3月被迫停刊,南走上海,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副秘書長,同時與共產黨人先後主辦《亦是》《猛進》等周刊與《和平日報》。
1935年王芸生一躍成為著名的天津《大公報》編輯主任,僅在張季鸞、胡政之兩人之下,排在第三位。
王芸生為《大公報》寫社論都是晚上所趕。寫了一張稿紙就拿去排字,再寫了一張又拿去排字。等到他的社論寫好了,前幾張小樣就出來了。等到前幾張小樣看好了,最後一頁小樣也就出來了。
王芸生主持《大公報》時經常發表言辭尖銳的政論,引起一些人謾罵。王毫不在乎地對旁人說:“他們左麵也要打倒我,右麵也要打倒我。其實我本來就是倒的,又何必怕打?”
王芸生在1946年曾著文《論曾國藩》,說曾打敗太平軍,在海禁大開之時穩固了傳統的頑固和迷信,至少使中國現代化延遲了五十年。此觀點對是錯?支持者並不多。
王芸生主持《大公報》時,每逢有新記者來社工作,總要大談一番怎樣做一個合格的記者。他說,作為一名記者,學識其次,人格第一。因為新聞記者的一言一行,對社會有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