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所願、給人歡喜,或許在我們認為隻是盡一點綿薄之力,然而在對方來說卻是萬分的歡喜與溫暖。在屏東縣東港有一個蔡姓人家,大女兒高中一畢業,懷著滿腔為教熱忱,不顧雙親反對,毅然隨我出家,法名滿維;接著二女兒也起而效仿,承擔如來家業,法名覺寬。記得當年她父親有如驚濤駭浪般地憤怒,揚言將訴諸法律,並且不惜與我對簿公堂,好要回他一手養大的孩子。雖然後來因為兩位女兒意誌堅定,蔡先生的態度漸行軟化,卻也在心底築起一道堅牆,排拒佛光山,甚至對我有了難解的心結。尤其在孟樺上山服務後,他更是傷心透頂,萬念俱灰。
一九九三年,孟樺的奶奶往生,蔡先生無意中提及:“如果大師能來家裏一趟就好了!”“哇,不可思議!父親居然希望那位影響女兒出家的星雲大師光臨寒舍。”女兒聽了真是歡喜萬分,然而又想到我經常在外弘法,行蹤不定,況且家裏根本談不上對佛教有所貢獻,恐怕很難會有這樣的福德因緣。
我知道這件事以後,特別錯開行程,在百忙之中趕抵東港小鎮,為她奶奶主持告別式。孟樺說她永遠忘不了大師踏入家門的那一刻,見到父親眼底的淚光;最令她震撼的是,她父親居然跪著供養我。我告訴蔡先生:“我們是自己人,不可以見外,否則我要生氣了。”
四年來,桎梏蔡先生的那一道心牆,頓時瓦解冰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赤誠的真心和感激之情。後來,蔡先生不但帶領親戚三十七人上山皈依,更積極地擔任一九九五年東港佛光會會長一職。她問父親:“是什麽力量使您突然信奉佛教,皈依三寶?”他回答道:“大師雖然是一位出家僧,但他的人情,是我們全家族一輩子也還不了的。”
滿人所願、給人歡喜,或許在我們認為隻是盡一點綿薄之力,然而在對方來說卻是萬分的歡喜與溫暖。不吝我們的一個小動作,則人間處處盡是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