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麵的信息記憶與考試類和職場類相比,不那麽具有強製性,它更具有興趣性記憶的特點,說簡單點就是可記可不記。生活類信息類型多樣、分散,但是很少有必要用到類似記憶宮殿的係統定樁方法,這類信息也大多數是對實物的記憶,因此並不需要太多的轉化。對於這類信息的記憶,更多的是把聯想作為一種鍛煉大腦的手段,以遊戲的心態笑對枯燥的記憶,讓右腦圖像思維成為記憶習慣。
[1]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常識,以心肺複蘇急救措施為例,我國每年心髒猝死的人數超過50萬例,心髒一旦驟停,4分鍾內開始心肺複蘇急救,存活率為50%,如果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即使有幸生還,腦細胞也會遭到不可逆性損害。心肺複蘇步驟為:1.呼叫病人,判斷是否有意識並撥打120;2.雙手疊扣,垂直按壓**連線中間點,以每分鍾大於100次的頻率按壓30次;3.檢查口鼻異物及呼吸,抬下顎,捏住鼻子對嘴吹氣2次,每30次按壓接著2次人工呼吸循環進行,直到搶救成功。
點評:急救的3個步驟可以理解為:1.判斷意識並打120;2.以大於每分鍾100次的頻率按壓30次;3.人工呼吸吹氣2次。我們可以在大腦中描繪一個人在自己身邊倒下以後失去了意識,你馬上撥打了電話並親自參與了急救的經曆,在聯想的時候融入細節是關鍵,細節會帶領你的五感參與到記憶當中,讓你有身臨其境的切身體會。
需要注意的是按壓的頻率和次數,我們不必每個地方都使用數字編碼,比如“每分鍾大於100次的頻率”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為按壓的時候墊了一張100元的鈔票,而“每按壓30次吹氣2次”這一點,我們可以想象按的是一個少林寺的僧人(編碼30—少林),吹了2次氣就是嘴對嘴喂梨吃(編碼02—梨兒)。試想,如果我們學會各種記憶方法,但是卻用得很死板,那和原來比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換成了用另一半大腦死記罷了。在這裏,我們將“100”處理成了百元鈔票,“30”和“2次”用了數字編碼,整個步驟僅僅做了畫麵的聯想,這就體現了記憶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