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做過一項跟蹤調查,被調查的人是一群智力、學曆、生活環境都差不多的青少年。從600份調查中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的長遠目標。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
3%有清晰的長遠目標的人,20年來始終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處於社會的中上層,他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斷實現地短期目標,穩步上升,成為各個行業裏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比如律師、醫生、工程師,等等。
60%的模糊目標者,基本上都處於社會的中下層,安安穩穩地工作,沒什麽特別的成就。
剩下的27%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生活過得很不如意,經常失業,靠救濟金生活,還總在怨天尤人。
拖延的人,基本上都在那27%裏,沒有任何目標。
世界名著《小婦人》的作者、美國兒童文學女作家路易莎·梅·奧心科特說過:“在那遠處的陽光中有我的至高期望。我也許不能達到它們,但是我可以仰望並見到它們的美麗,相信它們,並設法追隨它們的引領。”
某財經記者問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是什麽因素導致人們無法成功?”
沃克回答說:“模糊不清的目標!我在幾分鍾前問過你,你的目標是什麽?你說,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因為‘有一天’不夠明確,這種不明確就降低了成功的概率。”
記者又問:“怎樣才算是明確的目標呢?”
沃克解釋道:“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要先找到那座山,我告訴你那個小屋的價值,然後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後這棟房子值多少錢;然後,你必須決定,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你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麽做,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你就能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如果你隻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若沒有配合實際行動的計劃,那就會變成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