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成為拖延症患者的,畢竟這不是什麽好事,也不會給自己帶來真正的益處。拖延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初,也是抱著美好的願景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怎麽回事,心態就產生了變化,最後還是沒能按預期高效地完成。導致未完成的因素很多,但無論哪一種,都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也被稱為“拖延的習慣性怪圈”。
每個人的拖延過程的周期都不同,有的長,有的短,但都是從一個美好的願望開始,以一個失望的結局告終。很有可能,他在過去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中,都一直在這個怪圈裏掙紮,卻從未找到出口。我們不妨還原一下這個過程。
Step1:這次肯定能做到
最初的階段,信心滿滿,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雖然心裏明白,完成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但心裏還是相信自己會盡全力。
Step2:是時候開始了
堅定了信心後,並未及時投入行動中。此時,事情開始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隻是拖延症患者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那個美好願望已經不複存在了。可他還是會安慰自己說,沒關係,還來得及。這個階段,焦慮的情緒會出現,壓力也會隨之而來,但因為還有一些時間,所以並沒有太過擔憂。
Step3:還能夠完成嗎
又過了一段時間,行動依然沒有開始。這時,美好的願望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懷疑:我還能完成嗎?一想到自己可能完不成了,就開始緊張害怕,並冒出一連串的想法。
·“如果早點開始做就好了……”
這是一種自責,明白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內心生出了悔意。
·“做點其他事情吧……”
這是一種逃避,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麽,但為了逃避這件事,就轉而做其他的事情。或許,那些事情從前都未吸引自己,此時卻很執著地去做,目的就是從中獲得安慰:“至少我不是什麽都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