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餘年前,陳子昂以一首《登幽州台歌》名垂青史。從此,幽州台與陳子昂緊緊聯係在一起。可是有誰知道,在這首詩背後,陳子昂的崢嶸詩骨、慷慨人生?
一 伯玉毀琴
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正月十五日。
長安,春日融融,料峭輕寒。
這是新年伊始的長安。家家戶戶都換了簇新的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神荼、鬱壘的桃符,新製了回頭鹿馬、天行帖子的畫像。東市、西市高懸著吉祥如意的紅燈籠,煥然一新,酒肆、食鋪、茶舍、香料坊、中藥坊、金銀坊、衣料坊、染料坊、樂器坊,盡皆張燈結彩,璀璨奪目。剛剛從陳年舊歲中走出來的長安,一下子抖落塵埃,陡然間從睿智老者蛻變為活潑孩童,生機盎然。
紅塵紫陌,斜陽暮草,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難得的天高雲淡、滿城的普天同慶。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這座城堪稱一個奇跡——它有紅牆、碧瓦、金吾衛;也有霓裳、胭脂、墮馬髻。它有宮闕九重,廊腰縵回;也有淵渟嶽峙,馬咽車闐。它有宮苑依傍著山明,也有夜弦追逐著朝歌。
可是,表麵的寧靜下醞釀著滔天的風浪。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後,頻頻改元,永徽六年十二月改元顯慶,顯慶六年二月改元龍朔,龍朔三年正月改元麟德,麟德二年十二月改元乾封,乾封三年二月改元總章,總章三年三月改元鹹亨,鹹亨五年八月改元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儀鳳,儀鳳四年六月改元調露,調露二年八月改元永隆,永隆二年九月改元開耀,開耀二年二月改元永淳,永淳二年十二月改元弘道——三十四年,十四次改元,讓李治高高在上的歲月充滿著詭譎和迷幻。
七年前——上元二年(675年),李治的風眩症愈加嚴重,他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天後武氏攝政。但是,宰相郝處俊等人都不同意,他們上諫道:“陛下怎麽能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後啊!”反對聲音如此之大,李治隻得暫時停議。武後得知此事受阻,就召集了一些“文學之士”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共千餘卷;並且密令參決百官疏奏,以分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