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
橫平豎直的北京舊城,有一條東西向的長街——五四大街。這條大街的中心,有一個樸素的門牌,上麵刻著“五四大街29號”。在這個門牌的後麵,是一個不大的院落,古樸的鐵門後麵,靜靜地佇立著一座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的老式建築。春來暑往,鬥轉星移,這座“工”字形的建築已逾一個世紀。
1918年初,李大釗在這裏創建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的學生們也是從這裏出發,一路行進到天安門,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熊熊火焰。
1918年,毛澤東在這裏的第二閱覽室擔任圖書管理員。
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學紅樓秘密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又稱“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學紅樓一層東南角的李大釗辦公室,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
因北京大學的曆史淵源,因深沉寧靜的紅色外貌,這座建築從建成至今,一直被人們稱作——
北大紅樓。
一
1917年,農曆丁巳。
這一年,剛剛回到中國履新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剛滿50歲。五十而知天命,蔡元培卻不知道他要麵對的,到底意味著什麽。
作為北京大學的第六任校長,等待他的是一個爛攤子。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將北京大學腐蝕得烏煙瘴氣,教員因循守舊,學生無心向學,人心日漸墮落,校園毫無生氣。立誌改革的蔡元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改革主張,他要從一所大學開始,用教育和啟蒙的溫和方式,重新掀起一場意義更加深遠的革命。
北京大學的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創辦於1898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京師大學堂被迫停辦。1902年大學堂恢複辦學,采用分館製,設有仕學館和師範館,後又陸續增添進士館、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改名之初,校內封建官僚習氣依然如故,學生多是仕宦子弟,他們來此讀書,無非是為日後的官運仕途謀取身價和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