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春秋

南嶽一聲雷——王夫之與船山精神

字體:16+-

王夫之,世稱“船山先生”,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船山是中國精神的剪影,也是中國文化的名片。王船山主張“知而不行,猶無知也”,“君子之道,力行而已”,治學當為國計民生致用,反對治經的煩瑣零碎和空疏無物。

近代以來,王夫之的學術思想對後輩學人影響極大,今天對我們治國理政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如何認識船山先生、把握船山思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征程中,如何對船山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些問題,尤其值得我們深思。

——題記

衡陽縣金蘭鄉高節裏,距離湘西草堂四公裏,有一座孤獨了千萬年的山——大羅山。此山荒涼凋敝,良禽過而不棲,山頭巨石陰沉黃褐,其狀如船,當地人叫它“石船山”。虎形山梁上,與孤山做伴的,還有一座孤獨的墳塋。墳塋兩邊的石柱上刻著兩副對聯,其中一副寫道:世臣喬木千年屋,南國儒林第一人。

這便是一代大儒王夫之的墓廬。

遠古的風,像一把無情的利刃,挑落了時間的麵紗,還原了曆史的嶙峋真相,更剝落出歲月的錚錚鐵骨。

王夫之,字而農,小字三三,號薑齋,亦號南嶽賣薑翁,1619年生於衡州府衡陽縣,1692年逝於衡州府衡陽縣。

1690年的一天,斜陽如血,清臒的王夫之佇立在湘西草堂前,麵對著石船山,久久地與之對視。四野裏,衰草連天,亂石穿空,荊棘叢生。冷冷的秋風掠過他寒瘦的麵頰,將他的長衫吹得啪啪作響。

孤鐙無奈,向頹牆破壁,為餘出醜。

秋水蜻蜓無著處,全現敗荷衰柳。

畫裏圈叉,圖中黑白,欲說原無口。

隻應笑我,杜鵑啼到春後。

當日落魄蒼梧,雲暗天低,準擬藏衰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