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緒二十三年

知縣李超瓊

字體:16+-

光緒二十三年,53歲的江蘇省元和(今蘇州)知縣李超瓊在仕途浮沉多年後,一下子感到去留兩茫然了。

李超瓊,同治三年生於四川合江縣一個山區,從小打草放牛,家境還是比較貧寒的。他18歲時每天到50裏外的一個貢生家裏讀書,19歲中了秀才。應該說在功名的道路上起步還不太晚。但是從22歲開始,李超瓊鄉舉不中。同治八年(1869年),24歲的李超瓊雖然入成都錦江書院讀書,此後的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鄉試,以及光緒元年的順天鄉試,李超瓊卻都名落孫山。這實際上是一個中國書生的經典故事——名落孫山是常態,獨占鼇頭都是傳說中的神話。好在李超瓊的命運此後因為同鄉陳海珊的出現而有所改觀,協助他“辦理奉天邊務”,從而開始了近10年的遼左幕僚生涯。

這陳海珊也是合江縣人,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他在同治三年(1864年)中舉後,曆任數縣知縣,後來還因為平盜有功,升任知府。光緒元年(1875年)升道員,並且參與了關外大東溝善後事宜,可以說是標準的仕途中人。陳海珊之所以向李超瓊伸出橄欖枝,一方麵是因為他倆有著姻親關係;另一方麵是對後者的處境深表同情。當然李超瓊雖身居幕府,科舉入仕的想法卻一直沒有放棄。因為陳海珊的履曆讓他明白,必須先成為舉人,才可以言仕途。他光緒二年(1876年)又從遼左入京參加順天鄉試,再次落榜。直到光緒五年(1879年),李超瓊第6次參加鄉試時,名列276名,終於成為一名舉人。

這一年,李超瓊34歲,距他第一次參加鄉試,已經過去了12個年頭。但是舉人李超瓊此後未能再進一步。光緒六年(1880年)和光緒九年(1883年),李超瓊兩次參加會試落第。38歲的他發現自己這輩子不可能成為進士了。候補好幾年後,終於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當上了常州府溧陽縣令——知縣李超瓊的仕途生涯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