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緒二十三年

上輯人間煙火

字體:16+-

淮安

作為運河城市,淮安是個重要的標本。光緒二十三年的淮安,還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雖然早在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時,淮安已經入選全國第九大城市,排在它後麵的城市有揚州、臨清、濟寧、儀真(征)、蕪湖、景德鎮等。而在康熙三年(1664年)時,彼德?馮霍姆率領荷蘭使團經過淮安時,旅行日誌稱該城是中華帝國的第八大城市——這一切都說明,淮安的人間煙火氣還是源遠流長的。運河的水滋潤了它,運河人家的散淡日子在光緒二十三年依舊不緊不慢地過著。這一年,淮安的常住人口在百萬以上,大量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素質的南來北往的官員、文人墨客及參加科舉的士子在淮安城中進出,他們大多在西門與北角樓之間的江西會館、河下的湖南會館、周宣靈王廟同善堂的新安會館、福建庵(今淮安區蓮花新村北)的福建會館、北角樓的鎮江會館、竹巷晉商的定陽會館、湖嘴街浙商的四明會館、中街句容人的江寧會館等歇息、立足、安身立命,構成了淮安市井生活的流動部分。鹽商們寓居或落戶淮安,由此揭開了在淮安地區興建私家園林的序幕。據記載,興建在河下鎮的私家園林有六十五座之多,其中鹽商程嗣立的菰蒲曲、鹽商程鑒的荻莊、官紳張新標的曲江樓等負有盛名。在光緒二十三年的時空之下,這些園林及他們的主人——鹽商及官紳等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相信天不變道亦不變。

散淡日子離不開飲食男女。男女先不說,說飲食。在淮安,從山陽城南到清河馬頭鎮,一路上酒樓飯莊、餅鋪麵館、小吃棚叫賣擔鱗次櫛比。這其中位於淮安舊城西南角萬柳池邊的清溪館名噪一時。《淮壖小記》記載:“清溪館在萬柳池側,昔漕鎮建牙南府,謂之三堂,南門迤西有水門,漕艘到淮,泊南角樓,人由此進城,集此酒肆名播南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