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開國史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清宮接連有三件大事發生,構成了一幅曆史奇觀圖卷。這三件大事是:其一,天聰九年即崇禎八年十月十三日(1635 年11 月22 日),皇太極發布汗諭,改族名“諸申”為“滿洲”;其二,天聰九年(1635 年)八月,林丹汗遺孀蘇泰福晉獻上元朝忽必烈的傳國玉璽;其三,天聰十年即崇禎九年(1636 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宣布即皇帝位,正式改國號“金”為“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
這三件大事,如行雲流水,在半年之內一氣嗬成,似乎是天助人願。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族名滿洲
清天聰九年即明崇禎八年十月十三日(1635 年11 月22 日),皇太極發布關於改族名的《汗諭》: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清太宗實錄》卷二五)人們讀了上述諭旨,難解之處在於:“諸申”即“女真”,都是滿語jūsen 的漢文音譯,皇太極何以認為它與金國無涉,而將“諸申”說成是“席北超墨爾根之裔”? 如果把這件《汗諭》,同翌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相聯係,似不難理解。
因為天聰十年(1636 年)四月十一日,改的是國號,而天聰九年(1635 年)十月十三日,改的是族名,“國號”與“族名”,既有聯係,也有區別。
但是,皇太極的這道命令留下以下曆史疑問:第一,“滿洲”一詞是怎麽來的?所謂“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改族名為“滿洲”,怎麽找不到文獻依據呢?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洲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雖出現“滿洲”,但都是天聰後纂修並定稿的。而當時皇太極也沒有說明改族名“滿洲”的原因,致使後來人不斷揣測。例如:佛名說。乾隆朝敕修《欽定滿洲源流考》說:滿洲人奉佛,佛號“曼珠師利”的“曼珠”諧音為“滿洲”。佛教,東漢才開始傳到中國,傳到建州地區應當更晚,遠遠不到“統緒綿遠,相傳奕世”的曆史。此說不足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