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二(9月30日),翁同龢趕到了天津,李鴻章在督署大堂接旨。
翁同龢走到大堂案前,站著傳著口諭:“太後問,李鴻章何以貽誤至此?”
“老臣惶恐,緩不濟急,寡不敵眾,此八字無可辯也。”李鴻章跪在地上回道。
翁同龢又問:“淮軍一敗再敗,李鴻章能置之不問嗎?”
“老臣慚愧,已經嚴令前線將士,收拾潰卒,整頓紀律,以備朝廷征召。”
翁同龢再問:“盛京乃陪都重地,陵寢所在,若有驚擾,奈何?”
“奉天兵實不足恃,北洋又鞭長莫及,此事真無把握。”
奉天兵不能依賴,而且盛京防務又的確不歸李鴻章,北洋鞭長莫及,那麽盛京豈不真有陷敵的凶險?陪都重地,陵寢所在,這可比丟失平壤、黃海戰敗更嚴重得多。翁同龢希望李鴻章知恥而後勇,在太後皇上的責問下能夠說一句“老臣拚卻老命,也要率淮軍健兒與倭寇決一死戰”的話。可惜,他寥寥數語,沒有一句血氣忠勇的話,連一個“戰”字也未出口,流露出的反倒是毫無把握、畏敵避戰的心態。水陸失利,數千兵勇捐軀異域、葬身大海,此人仍然如此不振!翁同龢又失望又憤怒。
但翁同龢是喜怒不輕易形於外的謙謙君子,心裏不滿,卻要表現出對李鴻章的尊重和體諒,他趨前一步一邊去扶李鴻章,一邊說道:“中堂,太後、皇上的話問完了,該我給中堂行禮了。”
“叔平,話問完了,可你還是欽差,哪裏說得著給我行禮。”李鴻章拉住他的手,而後做了個請的手勢,“叔平,到後堂說話。”
大堂威嚴,是公事公辦的地方;後堂隨意,可以放開閑談。戈什哈在前麵帶路,把翁同龢帶到西花廳,那裏水果、茶水、水煙都已備齊。
“叔平,升升冠吧,隨意些。”李鴻章說完,又對門外喊,“給翁師傅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