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全三冊)

第二十四章 李鴻章堅韌求勝 賴文光慷慨赴死

字體:16+-

李鴻章南下濟寧,一路上自然清閑不得,除了要批答文函、指授方略,還向朝廷奏呈《賊由濰河搶渡詳情折》,一心要參倒王心安。奏折開始並不說濰河失守的事,而是兩個多月前運河戴廟段失守的事,列舉王心安種種劣跡。接下來又為潘鼎新開脫,東軍海神廟防線被突破,不能怪到潘鼎新頭上,因為離王心安防線最近的是王心安部下王成謙的常武軍,常武軍都沒能救援,潘鼎新離海神廟四十餘裏怎麽救援得上?更有傳言,王心安是有意放縱撚軍過河,如兩月前戴廟段失守如出一轍,“而丁寶楨事後牽混,不責部將之不能堅守,轉怪潘鼎新之不赴援,是非似欠分曉”。

李鴻章奏折一上,恭親王有些為難,如果按李鴻章所奏,王心安必獲重譴,而王心安是丁寶楨的心腹,那麽李、丁兩人的矛盾必然更加尖銳。如今剿撚的主力,一是李鴻章的淮軍,再就是丁寶楨的東軍,李、丁不和,那麽剿撚必然好事多磨。然而,慈禧心裏卻是又一種打算,她認為必須嚴譴王心安,才能展示朝廷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的決心。

兩天後李鴻章收到的上諭,除了督促他追剿外,關於王心安的處置有這樣一段話——

王心安以一武弁,擢保總兵,恩遇不為不優。乃兩次撚眾,均由該革員所分地段竄越,以致全局潰敗,前後貽誤情形,殊堪發指,實屬罪無可逭。著李鴻章嚴密派員將王心安押解軍前正法,以昭炯戒,毋得稍露風聲,令其逃逸。將此密諭令知之。

這讓李鴻章反而有些猶豫了,軍前正法王心安,他這個欽差大臣的麵子上固然好看,但真拿王心安正法,一則可能會激起嘩變,二則便與丁寶楨結下不可解的怨恨,這於剿撚非常不利,畢竟在山東打仗,還要靠丁寶楨配合。他知道丁寶楨必定要為王心安求情,因此並不派人去捉王心安,靜待轉機。果然朝廷以六百加急密諭李鴻章,對王心安的處分改為“革職留任,暫不治罪,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