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春天,訂定的鑿井采煤機器到了,尚未到雨季,從蘆台起運,走陸路,運到唐山礦井。
鐵路已經無望,唐廷樞隻好再考察水運路線。較理想的路線,是從蘆台往王蘭莊方向,挖一條運河,引薊運河水一直到王蘭莊西。然後在此與陡河挖通,設上水閘,運煤船由此入陡河,溯河而上,直到唐山礦。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王蘭莊上下沿陡河百姓反對,因為陡河除了雨季外,水都很小,如果再由王蘭莊西流入薊運河,則兩岸百姓吃水灌溉都是問題,就連豐潤知縣也出麵勸阻。一打聽,原來這一帶的土地大部分是旗人的圈地,尤其是豫王爺的圈地占了大部分。知縣勸唐廷樞,也不僅是王爺旗地不好得罪的原因,關鍵是陡河之水漲落無常,雨多則漲,雨少則竭。疏之,漲時不至泛濫,但竭時仍無水可增。唐廷樞不能不聽勸,帶著人再往上遊勘察。現在正是淺水季節,上遊不少地方水不盈尺,即使建了水閘,也隻能走兩三噸重的船。白內特說等唐山礦正常生產,日產煤數百噸,靠尺把深的水來運,真是杯水車薪。
這天在董各莊水閘附近考察,正遇到入夏來的第一場雨,雨勢急驟,地上很快起了水流。他發現由此往西不遠,水分兩途,稍偏東流向陡河,而再往西,卻向西南方向流去。他向當地人打聽,往西是胥各莊地界。他順著向西南方向的流水,一直到了胥各莊東南,此地向東北,地勢漸高,而向西南,一路低窪。他向當地人打聽,這股水由此往西南,流入薊運河。唐廷樞察看這一帶地勢,比王蘭莊要低。他突發奇想,如果由胥各莊向蘆台方向挖一條運河,豈不更合水性?如果漲潮時蘆台一帶的潮水能漲到胥各莊,那就再好不過!
於是他帶上技術人員,往返測量,結果是薊運河的潮汛,完全可以直達胥各莊東北。由此往東北,十五六裏到唐山礦井;由此往西南七十六裏,到蘆台薊運河。如果由蘆台往胥各莊挖一條煤運河,由胥各莊改為陸運,水陸全程八十五六裏。如果從蘆台挖運河到王蘭莊,五十餘裏,沿陡河上溯到唐山礦,又是六十餘裏,水陸全程一百二十餘裏。少挖不到二十裏的煤河,卻增加路程四十餘裏,大量運輸,很不合算!而且蘆台至胥各莊盡屬窪地,大半淹水居多,尋常雨水有一二尺深,若山水漲發,常有五六尺不等。能耕種處,多種高糧,一年一種一收,每畝二十餘兩就可購過來;莊前莊後,偶有挑高種菜者,也就四十兩一畝;另外還有不少無主荒地,根本不用花銀子。從蘆台到王蘭莊,雖然隻需挖五十餘裏運煤河,但這一帶因為地勢略高,地價高出不少,統算下來,比往胥各莊挖六十餘裏煤河費用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