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清王朝1860(全二冊)

修鐵路又成泡影

字體:16+-

唐廷樞從天津找了一位精通風水堪輿的許先生,帶上隨從,一路向北,到了東陵,又從東陵往東,而後折而南返,到了灤州,再回到唐山,一路上向當地百姓打聽,收集地方誌書,把這一帶山川形勝摸了個清楚,並請許先生幫忙畫出圖來。

唐廷樞交代文案把此行考察的情況寫成稟帖,以《輿地誌乘》《畿輔全圖》為據,佐以考察實情,說明計劃采煤鐵的唐山“在遵化州東南一百五十裏,距陵山二百一十裏,長僅三裏,高不逾五十丈,並無旁聯之山,中途亦有還鄉河一水之隔。”還鄉河在唐山西北,再往北,還有沙河由東北流向西南,東陵所在的龍脈與唐山及開平一帶的山並非一脈,“恭查陵寢來龍由西而南,山川一氣,逶迤鬱蔥,至遵化州西北六十裏,拱向橋山。所以鍾靈毓秀,鞏萬世無疆之基。陵山在西北,礦穴在東南,相去既遠,方位亦甚懸殊,實未聯絡”。對平毀民間墳塋之說,稟帖解釋說,“伏查開平礦局,職道自奉憲台劄委以來,屢經周曆詳勘,慎終於始。凡民間田園廬墓,亦須毫無幹礙之處,方敢逐漸開辦”。至於擔心采礦夫丁為匪,稟帖則認為,開采煤鐵,遊民得以永業,養家糊口有所憑藉,反而易於安居樂業。

唐廷樞在附上地形圖說的同時,又把曆年來洋商進口煤鐵數目呈上,說明開采煤鐵是為了與外商爭利,實關國家富強之大局。

他拿著稟帖,先與鄭藻如商議。鄭藻如認為該說的都說明白了,但他建議加上一句話,“可否仰求憲節親臨礦山,以昭慎重,再行定奪”。李鴻章肯定不會親臨,但他可以另派人進行考察,以免唐廷樞自說自話之嫌。

稟帖呈上不久,李鴻章立即批飭,讓遵化州、灤州的上憲通永道楊嘉善再行考察,同時傳話給唐廷樞,讓他盡快考察運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