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北上,是去陝甘。李鴻章也北上,是去濟寧接替老師曾國藩,出任剿撚欽差大臣。曾國藩率軍與撚軍作戰,主力是李鴻章的淮軍。湘淮是一家,但淮軍將領卻隻視李鴻章為自家的統帥,曾國藩有所調遣,將領們先要與李鴻章通氣。這一來二往,往往就誤了戰機。而且曾國藩作戰堅持“結硬寨打硬仗”那套老辦法,對付太平軍還行,畢竟太平軍定鼎金陵,有自己的固定地盤;可是撚軍不一樣,他們以騎兵為主,流動作戰,全部家當全在馬背上,有時一天行數百裏,飄忽不定,曾國藩的戰略完全失效。朝廷下決心讓曾國藩回任兩江,改派李鴻章統軍作戰。
李鴻章沿運河北上,駐節淮安的漕運總督吳棠,特意出城相迎,邀請李鴻章在淮安小住。軍情緊急,李鴻章不敢耽擱,吳棠便把一桌豐盛的燕菜擺到李鴻章的座船上,打算邊吃邊聊,好好討教一番。
吳棠要討教兩件事,一是怎麽對付洋人;二是怎麽辦洋務。李鴻章在這方麵是行家,總理衙門遇到事情都要信函往返,向他請教。吳棠從前當漕運總督,與洋人打交道的時候極少,不必用心;他不像真正的總督那樣主政一方,辦洋務的事情他也未曾關心。如今出鎮閩浙,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福州又是通商口岸,以後少不了與洋人打交道,沿海督撫大辦洋務,他這閩浙總督自然也不能例外。
“仲翁,討教實在不敢當,我隻能說說我的一點兒體會。”李鴻章比吳棠整整小十歲,所以尊之為“仲翁”,“要說對付洋人,我送你四個字,不卑不亢。洋人也是人,也要講道理。有人說,洋人動不動就以打仗唬人。不錯,洋人是有這毛病。不過,兩國要開兵見仗,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不能被洋人嚇住,該爭時就要麵紅耳赤與他爭。但,我們畢竟勢不如人,像清流書生那樣,一味強硬也不行,口口聲聲要打要殺也不行。分寸把握全在乎‘不卑不亢’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