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首輔(全三冊)

第三十七回 力排眾議江南變法 革故鼎新漕運改革

字體:16+-

第二天一早,楊溥就帶著楊沐同周忱乘船沿運河往淮安去了。他們昨天商量,為漕運改革還須去找總督漕運的總兵官平江伯陳瑄商量商量,有了他的支持,漕運改革就有希望了。

說到陳瑄,他可是個資格老、功勞大的人物,尤其是他總督漕運近三十年,那是沒人不知無人不曉,說話一言九鼎的將軍。陳瑄是合肥人,今年已經六十七歲,洪武年間襲父職為都指揮同知。建文四年六月,靖難那會兒他率舟師歸附燕王,朱棣才得以順利渡江。太宗皇帝即位,以渡江之功封陳瑄為平江伯,永樂元年命陳瑄任總督官,總督海運。永樂十三年,會通河浚通,罷海運,太宗皇帝仍命陳瑄總督漕運。期間民運轉軍運,軍運轉支運,支運再轉民運,都是陳瑄經理策劃。仁宗皇帝登基,因陳瑄總督漕運有功,加秩賜券,世襲平江伯。宣德皇帝即位,命陳瑄守淮安,仍然總督漕運,在皇上麵前討論漕運事宜,陳瑄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皇上對他是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正因為如此,楊溥才決定同周忱親赴淮安麵見陳瑄,尋求支持。

從蘇州到揚州有四百三十多裏,從揚州到淮安有三百五十餘裏,兩途相加共有近八百裏,而且兩途都是逆水,本來行船困難,幸好這兩天海上起狂飆,一股強勁東南風刮來,坐船揚帆北上倒比一般行速快了許多,七天時間便到了淮安城。

這淮安城處在揚州到徐州的中點上,西臨洪澤湖,南有高郵湖,東近黃海,水運十分方便,特別因為北瀕淮河,黃河自河南封丘金龍口,下魚台塌場,會汶水、經徐、呂二洪南入於淮河,再經會通河到淮安,經黃河故道向東北流入黃海,這淮安就處在黃河、淮河相匯轉流入海的轉折點上,又是京杭大運河的必經之地,所以淮安城成了江南漕糧匯集再轉運北上的最重要轉運地,陳瑄的總督漕運衙門就設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