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不是個和尚,而是“在還沒有文字的紙上加蓋印章”的意思。這種不成文的官場潛規則,也並非產生於明王朝,早在元帝國時期,各官府於文書都是先蓋印,後寫內容,此之謂“空印”。
那麽,為什麽會有“空印”這種官場潛規則出現呢?
元政府規定,年終時各級政府都要向上一級政府繳納錢財糧食,並且上交賬務明細,最後由省一級官員到中央政府報告給戶部。戶部通過對比考查,隻有當確認賬目和各地財政部門手中的賬目相同時,才算過關。問題是,如果戶部發現賬目有問題,那相應的負責人就需要重新返回各級政府蓋印。古代的交通非常不發達,如果返回各級政府蓋章,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乃至人力物力。所以,許多官員不約而同地達成了共識:上交賬目報表之前,先準備另一份加蓋了各級政府印章的空白報表,一旦報表不合格須返工,相關人員也不用原路返回,在京城即可重新製作一份。
朱元璋建國後,這一潛規則仍然盛行,許多官員也從未想過這種方式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這就是風俗移人,如果所有人都認可一件事並且為之行動,天長日久之後,錯誤的事情也會漸漸成為正確的事情。可他們的運氣實在不好,遇到了朱元璋。1375年底,朱元璋突然對這一潛規則暴怒。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發現“空印”的問題了。早在兩年前,他和中書省的宰相們就談論過這件事,胡惟庸以“行之久不見害”為由,肯定了空印的存在。朱元璋當時雖然不高興,卻沒有發作。但到了1375年底時,他的心境已與兩年前大大不同。他發現官員的貪汙腐敗越來越重,他覺得自己九五之尊的權威受到了輕視。他決心借這件事光複權威,讓他的官員們知道:他不是病貓,而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