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準備收複北中國時,元王朝中央政府已沒有任何力量,北中國的控製權在兩個軍閥手中,一個是擴廓帖木兒,另一個則是孛羅帖木兒。1367年下半年,朱元璋正在製訂收複北中國的計劃,他的那些常勝將軍則主張采取直奔北京的“斬首行動”。但朱元璋卻想到了劉伯溫和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九字箴言。這九個字已被他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朱元璋告誡以常遇春、徐達等軍人為首的過分自信派:“必須穩紮穩打,鞏固好每個占領區後才可以開辟下一個戰區,絕不能冒進,否則就不符合九字箴言了。”
朱元璋把收複北中國的作戰計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複山東;第二階段是收複河南;第三階段是拿下北京;最後則是拿下山西和陝西。常遇春等人提出的“直奔北京”的計劃也沒有錯,這種思路是想打擊主要敵人,擒賊先擒王,隻不過他們是站在軍事角度上考慮的;而朱元璋則是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上,認為先要獲取領土,等消化了這些領土後,再去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其實,從戰術角度來看,朱元璋的這個計劃也非常絕妙:先平定山東,這叫“撤了元大都的屏障”;再移兵河南,這叫“毀了元大都的籬笆牆”;然後攻陷潼關而守之,這叫“扼其門檻”。這樣,元大都就成了孤島,不戰而下。等到元大都一下,立即向西進軍,關隴之地唾手可得。
朱元璋出兵前聲稱:“我是救世主,我現在北伐元政府,是為了國家的複興,我要‘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他還說,“我是全人類的解放者,擁有全中國最高尚的情操。所以,我要把蒙元政府掃進曆史的垃圾堆裏!”
北伐兵團總司令自然是徐達,副司令則是常遇春。1367年農曆十一月,徐達的北伐兵團向山東進發,先攻陷了沂州(今山東臨沂),然後攻破了元王朝在山東的軍事重地益都(今山東青州)。1368年正月,山東戰場捷報頻傳,朱元璋心花怒放,預料到山東已是囊中之物,於是宣布稱帝。徐達兵團更是為朱元璋的稱帝錦上添花,1368年農曆三月初,徐達攻克了元王朝在山東的最後一個據點——東昌,就此宣告山東徹底平定,朱元璋的收複北中國計劃的第一階段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