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徐有貞走的雖然慢,但卻很穩,在兩名美若天仙的女子攙扶下,他走出了徐府,而後又在兩個青壯年幫助下,坐上了轎子。
明朝官員坐轎子在這個時期是不被允許的,而徐有貞能夠乘轎,是朱見深的恩旨破例。
當年大明開國之後,曾製定了嚴格管理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車、船、馬、驢等,轎子不在官員出行之列,其出發點除了“定貴賤,明等威”體現等級觀念外,還有使官員養成節儉習慣,節省行政開支,減輕民眾負擔之意,太祖高皇帝出身卑微,曾在開國之後,言:“衣帛當思織女之勤,食粟當念耕夫之苦,必念農之勞,取之有製,用之有節”
當然這是製定不能乘轎的一個官方借口,不管怎麽說,兩宋時期轎子已經成了官紳王公貴族的出行工具了,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還有另外一個考量,就是大明以武開國,太祖高皇帝不想讓這些當官的過得太舒服,太安逸,才對乘轎種種製約,不管文武官員,隻能騎馬乘車,不能禦人坐轎。
當然,這個不能坐轎子的祖宗家法,在原來的曆史中,是在明孝宗弘治年間才被取締的,而在弘治年後,即便是武官也開始乘坐更加舒服的轎子了,這算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此時,滿朝文武,得乘轎殊榮的也就隻有徐有貞一人……
紫禁城。
時間仿佛對這座龐大的皇城,沒有一點點影響,當年,出入宮城的很多人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可他還在這裏,沒有一點點變化。
見證著中樞的變動,也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徐有貞乘轎到了前宮之後,便下轎步行,在徐府,在外麵官員的眼中,他表現的是一個垂垂老矣,命不久矣的形象,可到了皇宮之後,周邊沒人之後,走起路來,竟然有一股虎虎生風的感覺,不像是個七十來歲的老者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