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樂賢到臨海府後, 麵對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原知府因犯事已被罷官抄家。
宗室出身的原同知受不了這邊的苦日子,惹得皇上大怒, 下旨將其訓斥一頓後,被調回京中看莊子去了。
就地提拔上來的同知是位在當地為官經驗豐富的官員, 對臨海域內各縣鎮,乃至一些村莊中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看得出來, 確實是位用心為在百姓做事的官員。
有這麽一位得力副手在,讓杜樂賢的工作變得更好開展,在較短的時間內, 就已弄清楚臨海府的情況。
大本營在臨海府的定海水師,讓他十分重視, 所以他一邊十分關注臨海的農耕生產情況,派人調查臨海的一些特產在市場上的售賣信息, 另一邊就是去拜訪定海水師的趙將軍。
雙方就臨海府的防務調整事宜達成共識後不久,臨海府的沿海一帶就再次遭遇大批海寇的偷襲。
在臨海府與定海水師的及時反應與通力合作下,被海寇選為偷襲目標的村鎮損失不大,被及時攔截住的海寇則是損失慘重, 沒有死在當場, 也被俘虜。
在各種心理戰的攻擊下,那批海寇交待出幾家與他們有勾結的臨海本地大族,而那些大族正是靠著低價從沿海村莊的漁民手中低價收購魚獲,再高價轉手賣出去而發家。
隨著朝廷開始在沿海各城鎮設點收購魚獲,價格定得比那些大族出的收購價格高出一大截,讓他們的生意大受影響。
那些大族為了教訓那些在他們看來, 算是叛變不聽他們話的漁民,聯係上早就與他們有勾結的海寇,給對方通風報信,打算給那些不聽話的漁民一些教訓。
卻不知道定海水師的趙將軍在聽從杜知府的建議,將防務進行調整後,采取的是外鬆內緊,化整為零、陸地與海上相互協作配合的方式。
這種新式防守規劃,可以最大限度的避開沿海區域太大,定海水師的人數確有限,海寇采取快攻快退的襲擊模式,讓人很難及時抓住敵人行蹤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