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實在第二次鄉試時中舉,第二年春赴京參加會試成了同進士後回到青柳村的村塾任教。
沈仁和何安玉早已成婚有了孩子,這些年村塾擴大了不少,學生也從最開始的幾十個增長到了現在的三百多個。
宋實這幾年一直專心科舉,村塾的事全由何安玉和沈仁撐著,他們做得很好,但沈仁學識不如他,又隻考到了秀才,這麽多年村塾隻出了三個童生,宋實回到村塾,沈仁立刻把科舉大班推給了他。
“我學識不好,能教出三個童生已經很不容易了,村塾要出秀才、出舉人,還得看你。”
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村塾已經分了十二個班型,其中以隻求識字的識字班和學會算術當賬房先生的賬房班人數最多,而花費時間最長還不一定能成功、能賺錢的畫畫班和科舉入仕的科舉班人數最少。..
科舉班分為大班小班,小班是還沒參加過考試的人或者考了卻沒中的人,大班就是那三個童生了,以往這兩個班都是沈仁在教,岑福休沐時也會來這裏指點一下,宋實考了一下三個孩子的學識,要考秀才確實還不行。
“今年也沒招到能教科舉班的夫子嗎?”
沈仁歎了口氣,“招不到,那些書生都被其他私塾尋走了,我和安玉找了好多人,月錢也提高了一些,還是沒人願意過來。”
青柳村的村塾剛辦起來的時候,附近鎮上的私塾都沒將其放在眼裏,村塾雖然教的東西多,但隻有一個女人家管著,連個坐鎮的秀才都沒有,他們絲毫不擔心會被村塾搶了人。
可隨著沈仁考中秀才回到村塾,村塾開了科舉班,便有家境並不怎麽好的人家送孩子到青柳村讀書了。
三江鎮的私塾一年束脩要二十兩,有些私塾收費還要更高一些,沒有選擇的時候想要孩子讀書改換門庭的人家隻能咬牙送孩子們去私塾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