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氏定了定心神,細細理了下思緒,不疾不徐地開了口。
“妾身與梁君幼年相識……”
戶部侍郎王大人乃是江淮都轉運鹽使王氏庶子,王楊氏當年則是江州知府的嫡出小姐,正正經經的大家閨秀。
王梁雖為庶出卻自幼聰慧過人,三歲能詩,五歲能書,不到十歲已將五經四書背得滾瓜爛熟。
如此天縱之資再加上王氏當年幾個嫡子資質平庸,成不了太大氣候,王梁這位年幼庶子便被府中充作了尋常嫡子教養,吃穿用度、往來人際亦與他幾位嫡兄別無二致,一來二去便與王楊氏成了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
與這世間絕大多數講才子佳人的話本子一樣,幼童長成了少年,彼此間暗暗生出滿腹繾綣的旖旎情愫,什麽花前定情月下定終生,兩家長輩稍一合計,便索性成全了二人,風風光光大辦一場。
——楊知府本是不大願意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一位庶子,但考慮到都轉運鹽使乃是肥差,王氏皇恩浩**,王梁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略略思索後就鬆了口。
婚後小兩口的日子和和美美,不出幾年王梁上京趕考,不負眾望,一舉奪魁成了新科狀元,轉而去了江淮接回了妻兒,又不下十年,便穩穩坐到了當朝三品大員之位。
話到此處還俱是一片和樂,慕惜辭坐在屏風後淺淺的打了個哈欠,手邊宣紙上零零散散地記了幾條較為關鍵的信息,從戶部侍郎王梁的出身到王楊氏的來處,“都轉運鹽使”五個大字上被她圈了兩個碩大的圈。
這可是肥差。
大桌對麵的王楊氏的話還未說完,慕惜辭隔著重重的軟簾,隱約覺得婦人周身的柔意微斂,那情絲換成了縷縷的怨。
“許是妾身年歲漸長,容色衰退,梁君日益不願與妾身假以顏色……”王楊氏說著忍不住小聲抽泣起來,手中的繡花帕子被淚打濕了一重又一重,語調中的怨也愈發來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