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來娣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土炕上,靠窗支著一個油漆斑駁的櫃子,櫃子上掛著一把生鏽的虎頭鎖……這不是老家嗎?
準確來說,是她那位於大山深處的娘家。
隨軍後她就很少回娘家了,最後一次是三十年前,緊趕慢趕到家,隻看見要強了一輩子的奶奶秦桂花,毫無生氣地躺在這張土炕上。
奶奶秦桂花本是外來戶,民國年間從膠東省逃荒到石蘭省,出來的時候大大小小二十幾口,等到了五裏屯這個偏僻小山村的時候,就隻剩一個小閨女——秦桂花。
當時的小桂花餓得隻剩一口氣,恰巧遇到一戶姓秦的好心人家收養。那年頭就沒幾戶能吃飽的人家,她卻能吃得麵紅四白,秦家是真拿她當閨女養。
沒幾年還跟秦家獨子處成青梅竹馬,一個省得另娶,一個不用外嫁,秦家人說幹脆結婚吧。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小兩口生下大胖小子的第二年,男人和公婆相繼病死。於是,十七歲的秦桂花帶著兒子成了五裏屯有名的俏寡婦,還是一張嘴罵遍全村無敵手那種。
在兒子兒媳相繼病死之後,秦桂花一個“老寡婦”不僅硬氣的拉扯大四個孫女,給她們找的人家還是村裏頭一份的殷實。
秦來娣記得,大姐秦愛蘭嫁的是縣裏鋼廠工人,二姐秦友娣的公爹在隔壁生產大隊當隊長,就是她自己,也“攀”上一門了不得的好親事。
她嫁的男人名叫趙青鬆,結婚前就已經是連級幹部,能帶她隨軍吃供應糧那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先頭離過一次婚,有一兒一女。
一開始她也是不樂意的,但就像奶奶說的,這樣高大英俊的軍官幹部,多少領導閨女都稀罕呢,她一三代貧農沒爹沒娘家裏都窮得揭不開鍋的農村丫頭,能嫁給他也算祖墳冒青煙了,還瞎講究個啥。
可事實是,後媽不好當。繼子已經五歲,會記事了,心裏隻念著親媽和親外家的好,她照顧得好,那是應當的;照顧不好,那就是居心叵測……後來連兩歲的繼女也覺著還是親媽好,不僅不打不罵,和顏悅色,還能時不時給做件新衣裳買半斤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