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兩地間的爭端, 由來已久。
最早原本都是一朝,講差不多的話,穿差不多的衣裳, 一樣的習俗文字,一樣的節慶朝賀。隻是後來前朝皇室衰微, 無力再維持天下, 於是南北各有人揭竿而起,隔河各自立朝,征戰許久, 彼此相持百年, 都不能把對方徹底覆滅, 不過是此消彼長, 來回拉扯, 各自都看對方不順眼。
隻是這苦了兩國邊界的人。
原本都是在土地豐沃, 水運便宜之地, 四季溫暖合宜, 糧草豐滿, 無論經濟貿易,還是男耕女種, 怎麽都能溫飽無缺的。卻因為眼下這種種爭端,十年有九年裏沒法好好收成。
這樣的僵持一直維持到十一年前,衛將軍連破十數城, 把周地最北邊往前推了百裏。若非是孤軍深入, 糧草供應不及,趁著攻勢一舉拿下楚都, 一統天下也未必不行。
當日楚國國君親自寫信求和,又送長子入周為質, 這些年的朝貢也半點不缺。而那些被攻略下的城池裏的楚國臣民,在帝王的授意下,死的死,傷的傷,餘下活著的,則收繳家財,沒為奴隸,他們的田地住宅,分別封賞給了這一戰中的有功之臣。
這於楚地是奇恥大辱,而之於周地,那就是揚眉吐氣之極了。
隻是在那之後,周地再沒出過能撐得起大局的將軍,反倒是楚地,新起之秀不斷,從前因為連年旱災而陷入的困境也迎刃而解,顯出點蓬勃的樣子。
到如今,當初的衛將軍廉頗老矣,還要被帝王猜忌會否有二心,想著要靠他女兒來拿捏他。
兩相對比,周地的境遇實在有些不中看。
兩國相持,此消彼長,當初周地趁虛而入,如今的楚國自然也虎視眈眈,要一雪前恥。一應布防、糧草,其實早就在暗暗籌備的,當初使臣去迎裴行闕,雖然是講了要設互市求和,但暗地裏也調了布防,列軍數萬。也因此,衛窈窈和梁拂玉才會被急召入京做質子——來確保衛將軍一定會為後方猜忌他的帝王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