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是守孝,國事是國事,守孝期間,國事決策還是要正常進行的。
或許是借鑒了先王柱上位三天就暴斃的經驗,新王子楚對自己守孝、處理國事、保養身體這方麵尋找到了新的平衡,就是將大部分國事都交托與呂不韋,自己則是專注於守孝和保養身體。
如今秦國內憂外患皆無,蔡澤又非常的有君子風度,麻利的將相印上交,得了個綱成君的封號,就成功隱退了。
秦國國政難得的平穩,需要秦王子楚憂慮的國事幾乎沒有,所以,他可以安心的修養。
這是對外的說法,也是外人看到的。
實際上,秦王子楚和呂不韋一直想從趙燕之戰中謀劃些好處出來,作為他繼任君王的功績。
但這打仗,是需要時機的。
秦國很快就等來了這個時機。
燕國和趙國國土相鄰,燕趙之戰陸陸續續打了兩三年,起源是燕王喜想從趙國這裏占便宜。
因為這些年來,趙國與秦國開戰,前有長平之戰,後有河內之戰,趙國接連戰敗,不僅虛耗國力,還喪失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沒緩過來。
燕王喜想擴大自己的統治範圍,便發兵六十萬,兵分兩路攻打趙國,企圖以幾倍的兵力趁趙國虛弱的時候兼並趙國的領土。
開戰之後燕國發現,趙國看起來弱,那得看是跟誰比,跟秦國比,趙國是挺弱的,這十多年裏,隻要是跟秦國較勁,趙國就沒贏過。
但若是跟燕國相比,趙國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燕王令燕相栗腹率兵四十萬南下攻打趙國的鄗(hao)邑,結果被廉頗用八萬兵就給打散了,不僅打散了燕兵,還進而去圍困了燕都薊。
燕將慶秦率領的另外二十萬燕兵去攻打代地也沒得到什麽好處,趙將樂乘隻用了五萬趙兵就將慶秦大敗,守住了代地。
國都都被圍困了,燕王無法,隻好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