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季春三月,陽光明媚,萬物生長,歌聲婉轉,笛聲悠揚。
牧童騎著耕牛,一邊悠哉橫笛吹奏,一邊巡視遍地的羊兒吃草。天空有北歸的大雁飛過,溝渠窪地裏的野鴨鴛鴦在水草裏成群覓食,水畔的曲馬牛犢低頭舐水,三兩隻土犬奔跑穿梭在羊群野地之間,殷勤的將走遠的羊趕回羊群,偶爾有碩鼠野兔奔跑而過,這些矯健的土犬就會猛的衝上去,給主人獵來獵物,討得一二獎賞,歡快且肆意。
好一副田野牧歌圖。
三月的關中平原,自從下過幾場淅淅瀝瀝的小雨後,春耕便進入了如火如荼的緊要階段。家中有耕牛耕馬的,進度快一些,春耕之餘可以操持下一自家門前菜畝桑樹,豐富一下自家餐桌。家中無牲畜幫忙的,就得起早貪黑的幹,不然,錯過春耕農時,接下來一年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櫟陽縣的春耕進度要快一些。這裏地勢平緩,沮水穿流,衝積出來的兩岸土壤肥沃鬆軟,不論是牛馬還是人力耕種,都要更容易一些。
而且,相比於秦國其他地區種植粟、麻、菽、黍、稷、等五穀,沮水兩岸多種麥,就是因為用水方便。
秦國的小麥一般是去年秋天種下,次年夏季收割,以錯開粟、菽等作物的耕種時間。因此,每年春天,沮水兩岸春耕少,春灌多。
早在百多年前,櫟陽作為秦國都城的時候,當時的秦吏就組織起秦人沿著沮水修建溝渠,充分利用沮水豐沛的水源灌溉兩岸原野,使之成為適合小麥種植的良田。
也因此,每當三月,小麥拔節抽穗最需要水成長的時候,勤勞智慧的秦人就會引沮水灌溉農田,期望夏季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自從秦獻公遷都櫟陽邑,並在此設縣之後,即便後來秦孝公遷都鹹陽,櫟陽縣仍舊持之以恒的繁榮昌盛起來。百十年後,這裏是秦國縣治最大的縣之一,治下足足有東、西、南、北、都(du平聲)五個鄉,總共超過一百個裏,幾十個亭,常駐人口超過一萬五千餘戶,是秦國實實在在的大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