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回信, 同樣用了波斯語。
譚昭昭跟著雪奴學習波斯語,說得流利些,寫就很是一般了。
老師雪奴在大唐長大, 水平本身就不高,隻會淺顯的,比如天氣如何呀,身子好嗎?太貴了, 不能便宜!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酒的寫法。
譚昭昭絞盡腦汁, 將漢字的內容,翻譯成了波斯語, 硬拚湊出了四張紙。
張九齡的回信, 足足有十張紙。
不過, 十張紙中, 倒有兩張是漢文。
譚昭昭暗戳戳以為, 張九齡也是拚湊出來的,她這般以為,還是有一定的依據在。
她一張漢文, 拚湊出四張波斯文, 張九齡兩張漢文, 湊出八張,恰好對得上。
“昭昭, 我望穿秋水,方收到你的回信。知曉通信不易,朝廷的驛站, 少有到嶺南道的文書公函。到韶州府更少之又少。幸好到長安的信件容易送些,我多寫些信就是。”
“看到昭昭的波斯文, 漢字的進步,甚慰欣慰,並深覺羞愧。昭昭聰慧,好學,我在韶州府,豈能無所事事?”
“有幸從刺史府中尋到胡文的書籍,加之刺史府上有門客粗通胡語,向其請教,粗略學了些,能讀懂昭昭的來信,互通往來。”
“昭昭怎可如小兒般無賴,漢胡文字各寫一遍應付交差?”
譚昭昭輕撫著信紙,張九齡的字遒勁有力,眼前仿佛看到了他寫字時的模樣。專注,跪坐在案幾前,烏發垂耳拂體,月白廣袖寬袍,燈火昏黃,美如畫卷。
再拿起波斯文的信,譚昭昭的心情就沒那般美妙了。她努力辨認,隻能讀懂一半。
雪奴見譚昭昭讀信,一會神色凝重,一會微笑,一會眉頭蹙起,抓耳撓腮,她看得好奇,問道:“九娘,張大郎究竟寫了甚?”
譚昭昭想了下,將信紙蒙住,露出一行字遞到雪奴麵前:“你可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