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作答時,百官皆不得滯留考場,此時已盡數退出。
偌大的奉天殿內,除了監試官、巡綽官等考場官員,隻有端坐上首的九五之尊才可堂而皇之地注視某一人。
蘇源定下心神,似無所覺地整理策題和答卷紙,按習慣一一放好。
與前五場不同,殿試隻考策問,且隻有一道大題。
忽略不時落在身上的目光,蘇源凝神閱題。
策題僅四個字,“君臣之道”。
此為弘明帝親自命題,可謂簡單直白。
在蘇源看來,為人臣子者能否恪守本分,確實是弘明帝最為看重的。
君不見,弘明帝登基二十餘年,作為革新派領頭人,新政的倡導者,他從未停止過與守舊派那群老人的鬥爭。
奈何守舊派勢力盤根錯節,有他們的桎梏,新政之道路可謂千難萬險。
革新派步履維艱,好容易取得一些成就,卻又被當年那場天災打回原形。
順來集市暫且不提,民眾的聲音逼得弘明帝下罪己詔,革新派再次束手束腳。
直到後來天鈴在全國範圍推廣,百姓有了良種,對陛下感恩戴德,形式才逐漸好轉。
隻是這段時日裏,守舊派趁機瘋狂擴張,幾乎將革新派擠兌得毫無立足之地。
蘇源想,那時的弘明帝定是憤懣且無力的。
身為天子,卻無法隨心所欲地施展政治才能,甚至很多時候還要向世族低頭,稱得上奇恥大辱。
而世族能如此囂張,離不開那位頭腦不太好的先帝的縱容。
見過坑爹的,沒見過坑兒子的。
蘇源心下唏噓,將飄遠的思緒拉回到策題上。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因素,弘明帝才迫切地想要往朝堂引入新鮮血液,選納謹遵“為臣之道”的臣子,為己所用。
整理好思路,蘇源取來草卷,執筆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