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二年十月, 又是一年的深秋,雨絲如煙雲一般飄落,毓慶宮後罩房的小宮女穿著剛做的新衣, 捧著青瓷瓶站在廊下接雨水, 忽而瞥見一抹明黃往長廊轉角走過來,便連忙跪了下去。
繡著金絲雲錦的龍靴經過時,頭頂傳來一聲溫和的“起來吧。”, 小宮女又叩頭謝恩,嘴邊躊躇了會兒才如蚊呐一般冒出來一句:“謝……皇上恩典。”
等胤礽走遠,她才抹了抹額頭的汗——方才那心真是快跳到嗓子眼了!生怕說錯了話, 回頭被姑姑們知道了隻怕又是一頓手板!這段日子,隻覺著這嘴巴都快不聽使喚了。
這也怨不得她,如今宮裏、朝堂都不知該如何稱呼兩位皇上,康熙去年雖寫了禪位詔書,但名義上已是新君與太上皇的胤礽與康熙卻仍舊沒什麽變化,胤礽任居毓慶宮, 康熙仍居乾清宮,胤礽仍每日陪康熙上朝, 坐在下頭的小圈椅上, 隻是坐墊也換成了明黃色, 康熙即便瘦幹了臉,卻也依舊緊握著朝堂大事,文武百官、領侍衛內大臣都先到乾清宮請旨, 才再拐道去毓慶宮去問安、匯報日常瑣事。
曾有臣子上書請旨舉辦禪位大典, 康熙留中不發, 又有臣子上書試探請旨擇吉日舉辦新君登基大典,康熙依舊留中不發, 於是朝野、宮闈內外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太上皇這到底是想退還是不想退啊?
禪位詔書下來,除了將原本太子爺的規製都往上拔了拔,如可穿明黃、可用龍紋,其他似乎都沒什麽變化,幾個皇阿哥原本因這個詔書震驚得無以複加,尤其八爺,聽聞在府邸大醉三日,邊哭邊笑狀若瘋癲,八福晉還傳出諸如太子爺登基,他們項上人頭豈能保全之流的混賬話,被康熙知道後下了當眾仗責二十的懲罰,也是丟夠了八爺和八爺府上的臉麵。
但之後康熙猶猶豫豫、拖拖拉拉的做派又漸漸將這些流言蜚語引向了另一邊,每逢朝會,胤礽都要麵對胤褆、胤禟或是胤峨那種又可憐又古怪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