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白崖不會忘記他第一次遇見定王妃時的情景。
那一年,是他來到長安的第六年。
和天下無數如過江之鯽的舉子一樣,出身於一個沒落郡望之家的他,也背負行囊,孑然孤身,肩擔明月,心懷“黃金台上感君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夢想,風塵仆仆地來到了這座當世獨一無二的最偉大的都城。
生在昔年那樣一個烈火烹油的鼎盛世代,是他之幸,亦是他的不幸。他才華過人,然而盛世之下,天下不乏和他一樣,或更深賦背景之人,也都懷著同念,從四麵八方,源源不絕地湧向帝國的心髒。
人人想做大雁塔上得留名的那一個春風得意人。
一年又一年,魚躍龍門者,皆不是他。
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
昔日恃才傲物的少年,在長安的礪石上徹底磨盡了鋒芒。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一個欣賞他的長安學官口中得知,原來,早在四年前,在他應舉的第二年,他便已上榜。然而,因他此前一篇針砭時弊痛陳國家隱患的文章廣為流傳,驚動天子,天子閱後,留下“豎子狂妄,永不留用”八字評論,他被除名,隨後幾年,隻要看到他名,考官便將應卷抽出,當場不予考慮。
他就此沉默了下去,開始更多地將一腔胸臆轉向畫筆。長年寄居青龍寺,苦讀無成,身無長物,住持欣賞他的才華,頓頓齋飯不落下他,但他自己知道,他必須改變了。便如此,從前那一管寄托閑情的畫筆,變作糊口工具,他做了畫匠。
他是在一名宗室王為其母辦的壽宴上遇到定王妃的。那時她剛嫁不久,綺年玉貌,明眸烏發,芳華絕代,他是眾多被雇去作畫以娛參宴貴婦人們的畫師之一,遠遠一個照麵,便叫他自覺卑俗,何敢多看。
瓊樓畫堂,華筵盛宴,貴婦人們在搭著帷幕的花園中縱情作樂。宴帳之外,他俯趴在工案之上,頭頂七月烈日,畫得汗流浹背。畫師們的應景畫作,一幅幅地由奴婢傳入筵席,供貴婦人們賞玩。日暮酒闌,人去宴散,離開時,他看見自己的畫被棄在了杯盤狼藉的地上,上麵潑著酒汙,布滿了踐踏的泥足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