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由於江黎月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趙家, 並非自己“江家”,“寄人籬下”以及“親身父母的放養”導致他從小性格內向。
很多時候,他想吃什麽, 想買什麽, 想用什麽在趙家都不好意思直說。
久而久之,袁漓和趙晨星都養成隨時隨地通過江黎月的某些小表情,小動作和語音語調的變化來推斷江黎月想要什麽。
這聲軟糯的“哥哥”,與趙晨星的記憶力童言童語的不太一樣,但意義都是一樣的——委屈。
在趙晨星記憶中, 大概兩人還是幼稚園的時候,大院裏的幼兒園, 不僅同班同學都是院裏的, 家長更是互相知根知底。
經常有小孩和家長就這江黎月“寄養”在趙家這事評頭論足。
八卦無論是在三教九流的市井之地,還是在高知富商遍地的機關大院, 都是女人的天性。
她們每次談論這些話題的時候,還“貼心”地小聲聚團八卦,然而再小聲,最終都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裏。
小江黎月剛記事起, 還常去自己家找江父江母, 誰知道家裏永遠隻有管家幫傭阿姨們,問起他們爸爸媽媽什麽時候回來,得到的永遠也隻是“快回來了,你在江家要乖”。
就算偶爾撞大運能碰見江父,他不是在辦公就是在辦公的路上。
失望而歸, 回到趙家的江黎月, 會第一時間找到哥哥趙晨星,才會露出委屈的神情一遍遍喊。
“晨星哥哥……”
“哥哥……”
有人說:所謂的委屈求全其實是積重難返的絕望。
一次次的失望最終便會化為絕望。
長大後, 江黎月很少會這樣喊他,反到是趙晨星每次做錯事,想要江黎月打掩護的時候向江黎月撒嬌。
小時候的江黎月很好懂的。
青春期的江黎月變得陰鬱,寡言寡欲,袁漓都很少能摸準他,隻有趙晨星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