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今年的幾次聚餐, 基本都是由副會長張海岩組織的。
張海岩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曾是他們學校的團總支書記。
狄思科與對方的年齡相差一旬,他入學的時候, 張海岩已經在讀研究生最後一年了。
年齡相差如此懸殊的兩個人, 按理說是沒什麽機會產生交集的。
不過, 很巧的是,他倆有過共用一把飯勺子的交情。
張海岩算是窮山溝裏飛出來的金鳳凰。
家裏窮得叮當響, 父母把他親姐姐嫁給了公社革委會主任的跛兒子, 才為他爭取到一個讀書的機會。
所以進了大學以後,他除了用功讀書,就是抓緊時間勤工儉學,將省下來的助學金寄給還在老家種地的一雙弟妹。
為了能省點糧票和夥食費,他在學校食堂打了六年飯。
要不是他即將畢業離校, 狄思科也得不到那份在食堂打飯的工作機會。
張海岩當時已經是學生幹部了,為人處世成熟周到。
對狄思科這個同樣勤工儉學的小老弟非常照顧,將打飯勺子交接給他的同時,還把自己在課餘時間做過的幾份兼職工作也推薦給了他。
這讓狄思科得以在剛入學的時候, 既能賺到生活費, 又能兼顧繁重的學業。
細究起來,他當時承了人家很大一份人情。
所以, 狄思科去經貿部實習以後,每次收到來自張海岩的活動邀請,都會按時出席。
隻不過,這種聚餐活動的成員變動很大,漸漸就演變成一部分已婚校友的家庭聚會了。
在前往聚會地點的途中, 狄思科向於童解釋了會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張海岩的愛人非常厲害,聽說是幹部家庭出身, 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市學聯的學生幹部。張海岩每次參加校友會,都要把他愛人帶著。可能是覺得隻他帶著家屬太突兀了,後來就要求大家有家屬的,都帶上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