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知歸不想和謝三霄待在一個空間裏, 找了做暑假工的借口,每天早出晚歸,父子兩個三天才說的上一句話。
倒不是他叛逆, 而是對這位法律意義上的父親、他二十年生活中的透明人已經沒了好感。
好感不是一天消磨沒的, 而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失望。
小時候從幼兒園回來, 他還會搬個小凳子,趴在陽台窗戶上往下張望,希望可以發現爸爸的身影,電視劇裏都是這麽演的,父母雖然離婚了,但爸爸放不下孩子,會偷偷躲在某棵大樹後麵注視樓上的家,所以他一直在猜樓下那麽多樹, 哪棵後麵藏了他的爸爸。
幼兒園老師讓他畫樹, 他總是不情不願, 老師問他原因,小不點委屈地嘟囔說小樹很壞,把我的爸爸藏起來不給我, 我不想給它畫畫。
這些話經常引得老師無奈地笑。
長大後偶爾想起小時候的事,也不是說羞恥, 隻是覺得小孩子太單純了,太好騙了。
他其實十歲前從來沒見過這個父親,對他的所有印象都隻來自媽媽姐姐的口述, 其中有不少的美化,讓他以為爸爸是一個偉岸的英雄, 無私善良, 抓了很多怪物, 救了很多人。
但英雄也是肉體凡胎,會對死亡產生恐懼。
後來他得知謝三霄拿了自己孩子換六十年壽命的事,也知道了姐姐從小拚命學習術法,遊走生死邊緣,落得一身病痛,隻是為了替他們的好父親擦屁股。
原來他的爸爸不是英雄。
了解的越多,謝知歸對他的厭惡感已經遠超了當初的期待。
他沒力氣去指責謝三霄的所作所為,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可改變,他隻能盡他所能遠離這家夥。
謝三霄有自知之明,知道這個兒子和他關係冷淡,不會去主動找他不痛快。
他們當了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謝知歸每天要過了零點,看到家裏燈滅了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