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和找工作,還有學曆。
聰明人倒也很快就聯想到了這其中的聯係。
嬴政皺起眉:“他們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居然讀完之後不是想著要報效朝廷?而是需要自己謀生?”
想想當初稷下學宮出來的那一批,去到哪一個諸侯國那可都是要被當做上賓對待的,封爵拜相也不在話下。
嬴政心中飄過一絲淡淡的荒謬之感。
但念頭一轉,若是放到現在,他敢就這麽大膽的將朝政委托給這些人嗎?他們過往的十幾年都是在讀書而已,並不通世務。
這樣一想,忽然又覺得有些合理。
扶蘇和李斯等也在感慨:“這也未免,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未免太奢侈!”西漢的董仲舒也在感慨,“不過,若是人人都能讀書,每年能有那麽多的大學生,似乎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人太多,朝廷自然會在其中擇優。
各個時代的書院和教育官員們,驚訝於後世居然那麽多大學,密密麻麻的,整個天幕都放不下。
但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後麵——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就是學生說入學的時候,學校在慶祝成立二十周年,結果等到他畢業的時候,又開始慶祝成立五十周年。】
【大家紛紛問他,是不是大學讀了三十年?】
【然後,2012年的時候,一堆大學一起慶祝成立六十周年,這些大學難道都是一窩蜂在同一年建立的嗎?】
【其實,這和華夏大學發展史上兩件事情有關。】
【第一個就是抗日時期的大學遷徙。】
【那會兒,國內還是有一些大學的,大多都是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大學堂以及民國政府創立的大學。為了抵抗日軍,保存實力,民國政府決定將這一批大學或遷徙到雲南,或遷徙到西南重慶、西北等地,躲避戰火。】
“各位同仁,國家的前途將會更危險,我們教育界要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