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過午,池州八百裏加急傳入京城,西梁鐵騎犯境了!
早年間,大周與西梁國乃是死敵,然而兩國皆兵強馬壯,交戰多輪後除了兩敗俱傷外,並無哪方能獲得壓倒性勝利。多年的戰亂令兩國雙雙走向衰弱,於是兩國停戰議和,約定從交界之處各退讓二十裏,永世互不相犯。
這些年來兩國恪守著約定,誰也不越雷池半步,這回西梁國突如其來的背約擾邊,讓正沉浸在喜得小皇子喜悅中的官家頭疼起來。
西梁的單方麵毀約,讓大周朝沒了退路。官家急召百官入宮商議對策,此次文臣武將難得統一了意見:戰!
然而由誰掛帥,卻是又一個難題。
依著當年約定,兩國均不在邊境設重兵,互不構成威懾,因此援兵池州最便利的是淮南。聖旨一到,淮南王勢必會配合出兵,然而出多少兵,盡多少力,就全憑他自己心意了,畢竟淮南王的私兵有多少,朝廷也沒個數。
這些年借著剿匪的名頭,淮南王沒少招兵買馬擴充軍營,官家不好明麵上削他兵權,眼下情形卻是危也是機。派旁人領兵,淮南王未必全力配合,可有一人,淮南王卻會竭盡全力襄助。
當官家的目光落在段禛身上時,段禛並不意外。淮南王是他的生父,官家此舉在他的算計之中,昨日放出的信鴿便是要父王在邊境搞些動靜促成此事。可饒是如此,他還是略略有幾分寒心。
他自八歲離家進京,叫了龍椅上的男人十二年父皇。一朝得子,此人便對他棄之如遺。
他掛帥,淮南王傾力相幫,贏了自可為官家解憂。若是輸了,官家也不虧,削弱淮南王的同時,若他再有個三長兩短,官家正好可以將親子扶上太子之位,還省去了被人詬病。
這可真是一箭雙雕的好策略啊。
隻可惜官家並不知,這犯境的西梁鐵騎本就是子虛烏有。戰事會有,不過不是大周與西梁,而是兩個強國共同討伐鄭婕妤的母國——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