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關的軍報傳來, 溫家軍終於救回被擄的百姓三十七人,有六人死在烏盧未及救回。
副將與士兵都負傷回到了郯城, 但唯獨失去了溫斯來的消息。
溫夏替三哥哥擔憂,三哥哥是率先潛入城中為士兵探路,在撤退途中與眾人失散的。按他沙場經驗,除非遇到埋伏,不然不會與軍中失聯。
戚延卻在此時下達了新的旨意。
因郯城關戍衛不利,但念其已救回百姓,副將革職查辦, 杖軍棍,當夜值守士兵按律發落,召回郯城關九萬溫家軍入京都兵營重受集訓。主將溫斯來治下不嚴, 待回城後再行處罰。著溫斯立領九萬溫家軍三日後前去交接。
溫夏似雙耳失聰般,極大的震撼, 可卻料到了這一日遲早會來。
戚延在削弱溫家的兵權。
不過九萬士兵罷了,溫家不看在眼裏, 在意的是這帝王之心。
若戚延鐵心要削弱溫家,沒有人能阻止。
昔年兩軍交戰,父親威名赫赫,是先皇的倚靠。如今兩國議和,沒有戰爭的大盛,不需要擁兵百萬的溫家。
戚延今日能收九萬溫家軍, 他日當如何?這不過隻是一個開始。
漸暖的氣候, 溫夏一顆心都似躁鬱起來, 白皙麵容從未像此刻這般清冷。
她涼了心。
即便交付了這具皮囊, 她也沒有走進過戚延心裏,不會令他的帝王之權為她讓步。他口口聲聲說的喜歡, 不過隻是見色起意罷了。
明明該是很難過,溫夏卻一點也哭不出來。
殿中沉香嫋嫋燃起,清新花木香氣撫慰不了人心。
白蔻憂心問:“這是國事,娘娘去求,皇上會開恩嗎?”她雖這般問,連她也知必是不會的。
身為帝王,戚延的所作所為於他而言全然無錯。也許還會有朝臣覺得他如今注重國事是好事。